元宵节两天后二月倏然告别,春节过去了,一年的六分之一过去了。疫情之下,日子单一却显得特别匆忙,让人依依不捨。大时代也有太多精彩故事感动不已。
元宵节前一天,中国宣布“现行标準下九千八百九十九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,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,十二点八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”,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。
关於贫困,言字部首记得有一次出差,我买当地的红薯乾当零食。老领导说,他看见红薯就胃反酸──从小在农村一日三餐红薯,一直吃到考上大学,吃怕了。老人早已是正部级领导,对贫穷的经历刻骨铭心,连胃都有记忆。
中国曾经拥有全球最多的贫困人口。新中国成立之初,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说,中国解决不了五亿人吃饭问题。二○一二年中国发起八年“扶贫攻坚战”,当时贫困人口近一亿,减贫任务之重之难超乎想像。儘管以每年近一千万速度减贫,二○一八年世界银行报告仍然不无忧虑地说,“中国减贫成果非常显著,但由於巨大的人口规模,贫困人口数量仍居世界第四位,仅低於印度、尼日利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。”!
外国网友在YouTube上看到大凉山悬崖村村民进出的“路”一片惊叫,“My only question is WHY?”那是一片高差一千米的悬崖和六七十坡度的陡峭索道,二千五百五十六级钢梯以前是藤条梯,有记者刚爬了几级就吓得哭起来,而这裏的村民祖祖辈辈就是这样生活,爬断了十七条藤梯!就连BBC记者也深有感触,他们到悬崖村住了一夜,“那一夜,我至少醒了十次。言字部首杳君子玉深山老林中,凛冽的寒风轻而易举地刺穿我的睡袋。土坯房中间生的火已经奄奄一息,冒的烟不少,令人窒息,但是释放的温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头顶上是熏得漆黑的房樑,整夜,老鼠窜来窜去。那一夜,真是漫长难熬,但是,那一夜也真有价值。它是证据,可以解开任何遗留疑问的证据:中国农村广泛、深刻的贫穷没有任何浪漫之处。”这样的村寨,中国有无数个。
到了二○二○年,中国提前十年实现了全人类脱贫的愿景,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。中国做了什麼?讲几个故事。
两位老太太:九十八岁的夏森老人自己一生俭樸,却捐资数百万元资助一百八十二名学生圆了大学梦。六十四岁的张桂梅创办了免费女子高中,十二年来帮助一千八百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考上大学。从一九九九年起国家推出大学生无息助学贷款,十年间帮助了一千四百万贫困生。──扶贫助学让贫困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,实现阶层跨越,彻底阻断穷根。
一位仡佬族老人:黄大发生活在贵州喀斯特地质山区,雨水一落地就从石缝流走了,存不下来。村民挑水要走两个小时,连“牛脚窝水”都要收集起来。上世纪六十年代,二十三岁的黄大发开始做一件事:修水渠。他和乡亲用钢钎锤子一寸一寸凿,一尺一尺敲,水泥沙子都要靠人背马驮。中午围坐烧柴取暖、烤土豆当午饭。足足用了三十六年,终於开凿出九千四百米、绕三重大山跨三个村的“生命渠”。从二十三岁到年逾八旬,黄大发的一生,只为这一池清渠。二○一七年黄大发获得全国道德模範荣誉,习近平亲手搬椅子请他到前排并肩而坐。
──贫困地区六大难: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,如今一一得到解决,悬崖村村民已经住进集中安置的新家。背后的力量,除了黄大发这样的村民,还有政府选派的驻村幹部累计三百多万名,其中一千八百多人将生命留在了脱贫征程上。
这一位:十六岁当知青,“刚开始……觉得要饭的都是不好的……后来,我们自己落到快去要饭的地步了,才明白是怎麼回事……我们心裏大为触动,感觉农民怎麼这麼苦啊。”“我很期盼的一件事,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,并且经常吃上肉。”三十年前他任地区书记时去乡裏调研,“那个地方,由於过於偏僻难行,上面的幹部很少去。地委书记我是第一个去的。”“那真是披荆斩棘、跋山涉水。乡党委书记拿着柴刀在前面砍,我们每个人拿个竹竿,沿着河边走,他说这样走近一点。”当地百姓自发每隔两三里就摆上一桶一桶土藥材熬的清凉汤,让一行人消暑。“虽然很累,但我很感动。”。
正是走过这样艰难的路,他带领全国人民向贫困开战的决心才会如此坚定。八年来他走遍十四个特困地区,他关切西藏昌都群众的大骨节病是否得到根治、他尝过脱贫村的泉水蒸土豆烤馍…?
去年十二月《纽约时报》“在没有政府监视的情况下走访了甘肃六个村莊”,“道路两旁都有太阳能电池板供电的路灯。新的大规模养殖猪场、苗圃和小型工厂创造了就业机会”,“工人们正在为农民建造新房屋。”一位六十九岁农民“不仅讚扬扶贫计劃,言数字背后的壮歌还讚扬习近平”,“国家有习近平好得很!”。